每周一唠,周日更,主要是一周感想碎碎念。
本周的主题:无力感

不知道算不算度假后遗症,在度假期间还逼迫自己打起12分精神努力码字的我,忽然找不到动力了。一方面是着实写不下去,另一方面觉得没有反馈,写不写无关紧要,除了逼死自己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别的好处。
就在一周前还信誓旦旦和小Per同学说公众号的更新打算增加一个小故事篇章,当作练手短篇。毕竟长篇写起来气要很长……这本就是我的弱项。到了这一周心思立马转变为没想好怎么写不如就不写,写出来自己都看不下去又何必去制造垃圾。
八月简直全方面摆烂,书读得异常慢,一方面出游没法带着两个kindle,另一方面自从记录断了自己松懈,回到上海后才意识到这个月只读完一本书,还是本诗集。虽然《白鲸》近700页,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以下简称《跑步》)的三倍多,但迟迟未能读完让人懈怠,而且它明明很好读下去,即便是那些描述鲸鱼的体型特征的部分都很吸引人,那些看似无聊好像在“爆米花”电影里会被删掉的细节,读起来也有意思极了。
让我不禁生出一种应对当下无力感的码字思路来,那些我写起来兴奋异常的乒乓球,那些球划过球拍带出旋转留下直线印记的东西,或许并没有那么无聊?
耍了小聪明中途插播读本短的《跑步》,原因是小Per同学让我给她找过电子版,既然已经下了,看起来很短,不如就突击下吧,在2天内的地铁里就顺利读完了,再和小Per提起时,她说,我好像读过,是讲什么的?觉得怎么样?
答曰:读这本书感触不深,说明那次徒步真的没有拉到极限。里面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村上春树问马拉松冠军,你会不会有不想练习的时候?对方白了他一眼说,这不是废话吗?我当然有想要偷懒逃避练习的时候,但更多时候还是说服自己要去练习。至于更多的想法,我打算在下一篇推文-月度书影音小结里写。
1、没有功利心 VS 当下需要快速起号、变现的心理
2、没有特定的人群 VS 自媒体账号要够垂直
3、讲真心话 VS 一切为了主题/卖货服务,可以适度夸大或讲假话
世界充斥着太多这些杂音,身在其中难免不受影响;
看看那些短平快的视频,难免生出或许我就是不行的心态来,班主任不是说了“文字不但是一种传播效率极低的媒介,创作效率还极低”,非要坚守这片贫瘠的土地是否属于自找苦吃?
价值观一再被冲击,难免会觉得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否真的需要做些改变?需要我硬着头皮干的事情,到底可以硬多久?又有多少事情可以让我硬着头皮也要坚持下去?放弃的好处简直近在咫尺。跑步,是我最讨厌的运动,没有之一。原因之一是我无法体会到跑步的快感,从来没有,就算我从云南考去了北京,惊觉原来高原训练有效,我竟然可以从一个常年倒数第三的800米学渣,变成获得大一班级里前三的成绩;我可以轻易地说服自己——我的膝盖有伤,我的半月板撑不住,我无法跑步。当读到他练习一点点增加,跑马拉松时35公里后的“撞墙期”,感觉却如此相似,只是我并没有跑,我只是在走。
联邦宇宙里有一个叫没关系的账号,不定期会讲一句以“没关系”开头的句子,猫猫为你竖起大拇指
没关系,已经打开word了,很厉害
没关系,读了一页书了,距离读完又进了一步,很厉害
没关系,痛苦和焦虑都没有关系,还在感受就已经很厉害了。
没关系,起床上班/卡点上班了呢,已经很厉害了
都说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人生是可以有很多浪费的时间,或者说没有时间是被浪费的,压力、焦虑从何而来,能够产生这些或许是无力感的一大好处,毕竟忙的时候是无暇顾及这些的。熙熙攘攘写这么多,我依然不知道如何扛过这些低谷期,如何消解时不时就扑倒重来的无力感,就以往的经验来说,除了扛可能也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办法,只能不停说服自己:那些非要抵达的地方,或许不必只能跑着,走着也可以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