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更新碎碎念~
每周一唠,一周感想碎碎念。
本周的主题:注意力

准备写一周碎碎念,坐在电脑面前努力回想,上周干了点什么?除去周中乘着天气不错去新天地溜达了一会,似乎没干什么正经事。随时记录的电子笔记里找不到什么痕迹。我的注意力都去了哪里?
每晚坚持一小时健身,相比两年前的努力,现在更会划水了。每次当我觉得我的腹肌线条要出来的时候,月经就准时来了,所以健身才真的是欲速则不达的最好案例吗?
健身时习惯听点东西,《蒋勋讲红楼梦》是这样听完的,《叶曼讲楞严经》上周听完,这课程内容没有讲完叶老就作古了,她每期絮絮叨叨重重复复讲“二重根本”,不知道我真的听进去多少。相比而言,王德峰讲得更通俗易懂且系统些,不亏是复旦大学的哲学教授,讲课还得术业专攻。
仔细想想边运动边听课或许不是好主意,注意力转移到耳朵,会忘记健身时如何吸气吐气,目标位置如何用力;课程听得不够仔细,健身效果还变差,已经习惯这种模式一时难以变回去。想找别的课程来补充,暂时没找到合适的。
转而去听柴静的新闻调查,一期节目一个半小时,以1.25倍速听,正好可以完成运动+休息片刻。听了三两期节目,感慨司法和新闻调查独立非常必要,我向来认为认真严肃的调查与辩论可以拨开迷雾见真相。
可惜这样的调查和辩论很少,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部分是情绪吐槽和人身攻击,好像谁的音调高,谁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就牛逼,拉长时间看道德制高点是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一千年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今天却不一定正确。
说到这里正好提前推荐下刚看过的电影《初步举证》。知道这部小众电影,一方面是朱迪的独角戏,《杀死伊芙》后一直关注这位演员;另一方面是我在一个很意外的渠道听说过辛芷蕾演过这部的中国版本,既然错过了进剧场,那看看英国官方电影版也不错。

当作为成功的律师辩驳证人时刀刀见血,等到自己成为同等罪性下的证人+原告时方才发现一切原来有圈套,曾经笃信的法律法庭和交叉询问并不会伸张正义。
向左看,好像有年轻女生在抹眼泪,向右看有人终于不玩手机好好关注剧情了;同场观影的少数男性中途退场,无论是无聊还是破防,足见这是一部不错的女性电影。
密集且海量的台词,全程一个人调动场景和换装;我认为朱迪在这部戏里的表现不够出色,至少远没有《杀死伊芙》里那么惊艳,但小葛同学觉得已经非常牛逼了。相比而言我会大赞剧本,注意到那些很常规且惊艳的手法与句子,足见段子不愁老,只要写得足够精彩就好——“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你们当中只有一个人会留在法律体系里。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位女性遭受这样的事情。”——泰莎《初步举证》
我清楚地记得同样的台词写法出现在我追了十多年的美剧开始的地方:“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你们当中只有五个人能留在医院体系里。”——韦伯主任《实习医生格蕾》
如今连格蕾的扮演者都退出格蕾了,这部拿遍了艾美奖各类奖项的医疗剧竟然还在演,五体投地佩服编剧大妈。
这样会不会陷入了芒格所说人类误判心理倾向——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
小天同学最近在群里异常活跃,自从医院出来似乎异常想回云南,天天在群里晒米线、烧饵块,原来她看我的公众号!问我最近开始写星座了,流量好吗?
当然是因为流量好才成为固定板块来平衡一下我写作心态,让我可以持续不断的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写公众号。这像极了多年前滑板车公司要做淘宝时,广告公司的方案,一个店铺需要不同的产品构成——
▶引流款:薄利多销或参加活动的产品;
▶爆款:一定利润率、高转化率、高销量的产品;
▶利润款:高利润率的产品
同理可推,我的写作大抵可以分为:
▶平衡心态款:大家想看,能为我带来关注和转发的推文;
▶愉悦码字款:写得轻松自如,一不小心就滔滔不绝长篇大论的文字;
▶痛苦写不下去款:需要咬牙坚持,恪守更新时间保持不鸽,相比不辜负别人更需要不辜负自己,甚至无比期待某晚梦见场景对话一下子跨越卡壳难题的文字
上周疯写营又开营了,那个毫无反馈的小说写得异常痛苦,以至于每周五成为我“写不下去的痛苦来源”,本着只要够自律自己也可以疯写的原则,将一天屁股坐穿必须写完一章(3000+字)换成三天至少每天写1000+,上周四晚上十点竟然神奇地完成了,或许换个角度逼死自己可以避免惯性。
上周读完卡佛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有一句话很是喜欢,放在这里和所有写作的朋友共勉:
我坚定且持续地认为,写作和体育(尤指乒乓球)是我生命里的一部分。哪怕我的注意力会短暂地被新鲜的事物吸引走。但重要的是,我还在写。
只是……需要专注地做一些有目标主题的练习,这列我的年度计划里却一直没有执行。或许学习卡佛,当没有大段大段的时间写更长的内容时,去写些一次能够写出的内容,最多两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