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媚娘的气度
最近也在追国家宝藏,一向也都喜欢逛各地的博物馆,这个节目虽然一出现就火了很久,但一直也没抽出时间看,这个周末追上了进度。其中2018年一开始的这一期(1月7日)是在讲万岁通天帖和武则天。
烧饼也说,一旦和武则天有关系的,我总是非常有兴趣,看完这期非常想去辽宁省博物馆看一看。一座博物馆,馆藏的文物千千万,能被选作推荐的文物就已经是非同一般了,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它把王羲之家族门下的帖子都集中在一个临摹帖上的,虽然现存的只有七人十帖,但是在王羲之真迹已经尽毁的现在,依然是非常难得。
万岁通天帖的前世故事
节目里演绎的前世故事发展的背景是:东晋著名书法大家王导的十一世孙王方庆把家里传了很多年的王羲之等王氏的书法真迹都献给了武则天,但是献完以后就后悔了,于是拉着狄仁杰就想要把这些帖子要回来。当张国立讲完这个故事开始的情节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暗想,他们也太小看武则天了,虽然她是女皇,但是相对来说,我用大明宫词里她儿子李旦的评价来转述,武则天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擅长失去理智的人,这个评价其实非常中肯。所以熟悉武媚娘的人应该都可以猜到,他们都太小看这位女皇了,她不仅非常的大度,而且她明白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好,既可以在表面意义上得到这幅帖子,又可以笼络人心。果不其然,这个故事最后讲到了,武则天命人去临摹了一副,甚至将火烧破损的地方都临摹进去,然后把真迹还给了王方庆,有时候会想如果她真的把这些真迹留下来了,说不定最后反而不会都绝迹了。
从武媚娘到武则天
作为历史上争议非常多的人物,尤其是唯一一个女帝王,我其实没有看过刘晓庆老师演绎的武则天,还有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我觉得后者演的都太白莲花了,如果一个那么善良,那么心无旁骛的人都可以登上皇位的话,实在是对于这个政权太大的讽刺,所以我认为这更多是演绎。
武媚娘其实是通过一些斗争,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心理斗争,才决定去称帝,而不是像范爷的武媚娘那么的和谐,我反而觉得印象比较深的,是很多年前潘迎紫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版本,这绝对是一个暴露年龄的电视剧。包括这部剧里对于她和她的大儿子弘,到底是不是她杀死的这个历史谜团的演绎:其实并不是她想要要她的儿子死,我觉得在那个时间点,她还没有要称帝的野心,而是弘意识到了他母亲对于他继承皇位是一个威胁,所以他想要他的母亲死,然后他准备的毒酒,结果在和武则天交谈当中,武则天发现了这件事情,在伤心的同时她采取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公平的方式,用了一个转盘,把一杯毒酒和一杯无毒的酒放在一起,随机选择两人都喝下去,让上天做抉择,这里有一个细节是,她让她的儿子先选。可以说其实她还是非常的心痛,因为弘出生的时候她并没有掌握后宫,还在一个艰苦斗争的阶段,包括她捏死她的大女儿,我也认为大明宫词的那个演绎和解释更说得通,就是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准备好让她的儿女能够过上比较安全幸福的生活,所以她推迟了他们降临的时间。而弘是她正式进入后宫的起点,因为她有了儿子以后,李治才排除万难让她回到了宫里。所以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会想要来杀他,可能政治真的是那么让人疯狂的一件事情。我记得当时看《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时候,我是和我的外婆一起看,外婆说了一句话:她是要做女皇的人,怎么可能会被这一杯毒酒杀死。如果这件事情是发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下,谁也不知道她到底会喝到的是有毒还是没有毒的,所以这个演绎其实把情况解释得非常好,我比较喜欢。
武则天非常的喜爱王方庆献上的这些帖子,天天都在看,甚至邀大臣们一同来欣赏,但是她其实更多的是对于这种先人的真迹的崇拜,但是她并没有那种李世民的私心,其实这一点上她会比李世民要大度很多,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她知道如何收买人心。还有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是无字碑,现在通过一些影视作品的描述已经很更多的去她的真实意思(个人认为)表达出来,无字碑其实意思是说我的功过任由世人去评说,我自己不去歌功颂德。所以这是他作为一个女性皇帝所特有的胸襟,所以那个故事还没有开始我就知道她会把王氏真迹还给王方庆。
个人最喜欢的两位帝王——秦始皇和武则天
我对中国古代帝王的喜爱其实排在前两位的应该是两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第二位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秦始皇。第一位就是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她做了非常多不一样的事情,曾经看过的一本书说其实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会有战争祸乱,而武则天从唐朝改朝换代到大周,用另外一个相对没有那么大规模战乱的方法——天下广设告密箱,让有易思的人被周围的人举报,当然,现在看来这样的方式也很不好。但是用这样一个方式,她把战争这种生灵涂炭的方式改变为静悄悄的解决,这在她那个年代实施起来也算是一种创新,包括科举制度的建立,都是她不一样的地方,充满了女性的智慧,不是硬碰硬的去打,而是用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柔和不显眼,不那么冲突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就是上官婉儿,上官仪是要把她拉下皇后位置的人,她可以让他的后代成为自己的心腹。其实上官婉儿有非常多和武媚娘相似的经历,比如说她们都曾经被曾经因为一些事情被贬到很差的环境里去,在这段经历当中她们依然没有忘记学习,我相信,上官婉儿没有被斩草除根也是因为武则天有心软,惜才的一方面,但是心软的度拿捏得非常好,她能判断我这样的心软,对我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非常庆幸的是他大部分的决定其实都做的是利大于弊,也就是之前说到的,她是很少会心血来潮的人,所以她的成功其实并不是偶然的。
还有一些不太经常在讲武则天讲到的事实,金刚经有非常多的注释是武则天在感业寺期间完成的,他对佛教的一种天生的亲近,这可能也是她其实并没有那么狠毒的原因之一。虽然我没有看过新唐书和旧唐书(这样说起来倒是真的应该去看看这些正史),有一个天津的作者叫做赵枚,她曾经写过唐朝三部曲——高阳公主、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从一个女性作者来说,她写出了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的点——她们在转变的时候都会有非常纠结,赵枚把这些纠结的心态描写的很好,她把所有的事情的因果包括她们发生了一些转变,心态的转变,条件的转变,各种转变都描述得相对来说更合理一些。
武则天是在李世民期间就接触到了政治,她帮忙写一些奏折的批示,从那时起开始从李世民的身上去学习如何治理朝堂,所以其实你去考虑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和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受了李世民的影响,武则天有一个很会谏言的狄仁杰,以至于狄仁杰死了以后她痛哭说“朝堂空也。”我记得赵枚的处理其实是写她崇拜的人应该是李世民,而李治是帮助他走上权力高峰的那个人,也许也有一见钟情的成分,但我个人的理解更多的是她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把自己从感业寺带回了皇宫。
另外一个非常喜欢的帝王——秦始皇可能会更有争议。如果只是集中去看他做的一些变革,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等,其实也是创举,当然这少不了李斯的帮助。秦始皇的那些暴政其实是还延续了一些奴隶社会的东西,比如陪葬、焚书坑儒,这都是遗留下来的一些暴劣的手段,因为之前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奴隶社会其实都有这些,在一个社会交替发展的时候是没办法一下子去摒弃掉所有不好的东西的。秦始皇是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他遗留了一些奴隶制社会觉得理所当然的做法,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确实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变迁。我觉得他们两个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我那么喜欢武则天是不是其实应该研究一下新唐书,旧唐书各个版本的演绎,可以把这提上日程。